“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
|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 B.朱熹的“格物致知” |
|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 D.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革命虽有几次成功,但均是军事奋斗的成功,革命事业并没有完成,就是因为党之本身不巩固的缘故。……故本次改组,即把本党团结起来,使力量加大,使革命容易成功,以迎合全国国民的心理。”这一演说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在:
| A.1905年 | B.1911年 | C.1917年 | D.1924年 |
《朱子语类》中有这样一段话:“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下列对文中朱熹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吃饭应该追求食不厌精 | B.正当的需求是符合“天理”的 |
| C.人应该无私无欲 | D.天理与人欲是统一的 |
《宋史·欧阳修传》言“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文中“兵府”指的是:
| A.枢密院 | B.政事堂 |
| C.军机处 | D.提点刑狱司 |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 A.水排 | B.耧车 |
| C.曲辕犁 | D.水转翻车 |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一项对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各级贵族都是小宗 |
|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宗法制终结的标志 |
| C.宗法制要比分封制影响范围广 |
| D.血缘宗法关系决定了社会权力等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