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
有位思想家提出: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具体应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所谓“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坐如尸,立如斋,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重,口容止,气容肃”。外无妄动,便自然内无妄思。他有可能是
A.孟子 | B.朱熹 | C.董仲舒 | D.王守仁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 | B.原料的支持 |
C.市场需求 | D.资本支持 |
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
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城粮食的歉收 |
C.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 |
D.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 |
“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