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9年12月14日出席了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该天然气管道将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期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材料三 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 )
A.波斯湾沿岸 | B.黑海沿岸 |
C.额尔齐斯河沿岸 | D.里海沿岸 |
(2)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________,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5%以上。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
(4)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5)为解决材料三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6.下图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类型为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该市规划要求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作为隔离带,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城市道路系统、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工业区,请在下列规划内容中分别指出一项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规划内容 |
不合理之处 |
理由 |
A-高新技术园区、B-物流中心 C-建材和水泥厂、E-机械制造厂 |
||
分别规划三处自来水厂和两处污水处理厂 |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
(2)①处为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式为__________;②处为砂质海岸,其特点是__________;
③处为珊瑚礁海岸,它与红树林海岸同属于__________海岸。
(3)图中②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分析其发展晒盐业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__。
(4)海南岛已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旅游岛”,这将促进其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在大规模开发海岸带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15.图中V、I、S、T、A五国被称为“展望五国”,有望成为新兴市场队伍中的明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均GDP是判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指标,据图分析“展望五国”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______国(填写字母)。
(2)填表比较V、A两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特征。
国家 |
V |
A |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大牧场放牧业 |
|
优势自然条件 |
||
经营规模 |
||
产品商品率 |
(3)“展望五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国家,请分析Ⅰ国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中的优势条件。
14.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图中左下角日期为拍摄日期)
(1)关于材料一中各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滨州市的等级比济南高,服务范围比寿光小 |
B.图示区域的城市体系中,济南为第一级城市 |
C.滨州市与东营市之间有明确的区域界线 |
D.东营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
(2)材料二中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主要是通过________技术获取的,从中可以看出,从1984年至200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三点)。
(3)2009年3月,东营市市长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作为‘石油城’,东营不能等资源枯竭了才考虑转型”。请为东营市的经济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
13.2010年2月20日凌晨开始,持续数小时的暴风雨猛烈袭击马德拉岛,这是马德拉岛自1993年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强暴风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全球性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此季节马德拉岛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此次暴风雨引发了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导致图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洲大陆50。N附近地区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