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democracy传人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来有人觉得不妥,便译作 “民政”(注:“民政”在古代中国是“为民之政”之意,有司空、司徒这样具体、琐碎的八个部门构成)。1903年,梁启超又改译作“民主”。中国人对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变说明了
A.对西方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 | B.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 |
C.中国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观念 | 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
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符合材料表述的是()
A.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
B.世界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
C.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
D.大国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
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
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
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
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
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 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 D.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
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A.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
B.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
C.体现了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 |
D.限制了垄断组织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