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C.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
D.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看是如此。”这段材料听“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
A.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两极格局已被打破 |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
D.世界格局已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 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 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成不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主要原因是()
A.在“冷战”背景下发生的“热战” |
B.在该战争中,美苏并没有直接对抗 |
C.美国参战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 |
D.朝鲜战争并不激烈,类似于“冷战” |
1979年4月3日,新华社发电指出,“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这反映出()
A.中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 B.中国已转向与美国正式建交 |
C.中国外交走上独立自主道路 | D.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
阅读“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单位: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