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B.胰岛素受体缺乏,导致血糖水平过高 |
C.抗原刺激,导致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
D.环境温度下降,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
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民采用的下列方法不能使农作物增加产量的是
A.使用除草剂或人工除草 |
B.使用农药消灭害虫 |
C.温室种植时,降低夜间的温度 |
D.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
B.当一只狼捕食一只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
关于下图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 |
B.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
C.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②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③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④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④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
C.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