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变化 |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
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相同。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点,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B处和D处能进行兴奋传递,A处和C处能进行兴奋传导 |
B.若在C处给予一个刺激,在A处以及B处的骨骼肌细胞膜上不一定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
C.图中能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的只有D处 |
D.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的刺激,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
下列有关胚胎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胚胎干细胞过程中加入饲养层是为了促进细胞分裂分化 |
B.进行胚胎体外培养时,需配制不同成分的营养液,以培养不同时期的胚胎 |
C.分割后的胚胎或细胞在体外培养到囊胚时才可以移植到受体内 |
D.通过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可以培育出与细胞核供体完全相同的复制品 |
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人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
B.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
C.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D.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 J 型增长 |
科学家创造了“基因敲除”的方式:用外源基因整合到小鼠胚胎干细胞的DNA同源序列中,使某一个基因被取代或破坏而失活,形成杂合体细胞。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科学家已经利用上述技术成功地把人类囊肿性纤维化病的致病基因移植到小鼠身上,培育出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下列有关叙述最可能错误的是
A.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存在外源基因,而且可能会遗传给后代 |
B.在基因敲除中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等 |
C.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导致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
D.基因敲除技术有利于人类对某些遗传因素引发的疾病进行研究 |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
B.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
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
D.“甲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