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电路的电源内阻不可忽略,若调整可变电阻R的阻值,可使电压表V的示数减小△U(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在这个过程中( )
A.通过R1的电流减小,减少量一定等于![]() |
B.R2两端的电压增大,增加量一定等于△U |
C.路端电压减小,减少量一定等于△U |
D.通过R2的电流增大,但增加量一定等于![]() |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有( )
A.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
B.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
C.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
D.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
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了波长为的电磁波后,会释放出多种波长的电磁波,其中有一种电磁波的波长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
灯丝发射的电子束经过电场加速后从阳极上的狭缝穿出,通过两条平行狭缝后,在荧光屏上形成明显的双缝干涉图样。已知一个电子从狭缝穿出时动量为P,普朗克常量为h,则()
A.经过电场加速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P/h |
B.经过电场加速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h/P |
C.荧光屏上暗条纹的位置是电子不能到达的位置 |
D.荧光屏上亮条纹的位置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位置 |
联合国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例如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理论并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等。关于光电效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几种不同金属表面,若均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从不同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 |
B.用不同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同一种金属表面,若均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 |
C.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加光照射时间,则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
D.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加光的强度,则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
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
D.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本质上都是电磁波,且γ射线的波长最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