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H2O、HNO3、NaOH、KNO3 |
B.CO2、H2CO3、Na2CO3、Ca(HCO3)2 |
C.H2SO4、HCl、Mg(OH)2、MgCl2 |
D.SO3、NaHCO3、NaOH、Na2SO4 |
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合成气是利用甲烷资源的途径之一,该过程的主要反应是:
CH4(g)+ H2O(g) CO(g) + 3H2(g)
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催化剂(Ⅰ、Ⅱ)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体系中CO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催化剂Ⅱ催化效率更高 |
B.b点表示上述反应在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状态 |
C.根据图象,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否为吸热反应 |
D.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c3(H2) /c(CH4) |
向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依次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反应刚开始,仅有少量气泡产生;②反应片刻后,有大量气泡产生;③试管底部最终出现红褐色沉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中仅发生一个反应 | B.Fe3+能催化H2O2的分解 |
C.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不断减小 | D.FeSO4与等物质的量的H2O2恰好反应 |
溴苯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常温下不与酸、碱反应,可用如图装置制取(该反应放出热量)。制取时观察到烧瓶中有大量红棕色蒸气,锥形瓶中导管口有白雾出现等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溴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
B.白雾出现是因为HBr易挥发且极易溶于水 |
C.装置图中长直玻璃导管仅起导气作用 |
D.溴苯中溶有少量的溴,可用NaOH溶液洗涤除去 |
下列关于25℃的NaHCO3溶液的相关事实,能够证明H2CO3为弱酸的是
A.溶液中存在CO32- | B.溶液中c(Na+)>c(CO32-) |
C.与等物质的量的NaOH恰好中和 | D.溶液中c(H+)·c(OH-)=10-14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亚硫酸钠有还原性,可用作脱氧剂 | B.FeCl3有氧化性,可用于制印刷电路 |
C.铝有还原性,可冶炼某些金属 |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