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 BrO3-+ 5Br-+ 6H+ = 3Br2 + 3H2O 反应速率(v)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在20℃进行实验,所得的数据如下表,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相关数据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c(H+)/ mol · L-1 |
0.008 |
0.008 |
0.004 |
0.008 |
0.004 |
c(BrO3-)/ mol· L-1 |
0.001 |
0.001 |
0.001 |
0.002 |
0.002 |
c(Br-)/ mol· L-1 |
0.10 |
0.20 |
0.20 |
0.10 |
0.40 |
v / mol· L-1· s-1 |
2.4×10-8 |
4.8×10-8 |
1.2×10-8 |
4. 8×10-8 |
v1 |
A.若温度升高到40℃,则反应速率增大
B.实验②、④,探究的是c(BrO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若该反应速率方程为v =" k" ca(BrO3-)cb(Br-)cc(H+)(k为常数),则c = 2
D.实验⑤中,v1 = 4.8×10-8 mol· L-1· s-1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l)====2H2(g)+O2(g)。已知2 mol H2O(l)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 mol H2(g)与1 mol O2(g)所具有的总能量。对于制取H2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24所示。由图2-24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开始至2 min末Z的平均速率分别为()
图2-24
A.X+Y====2Z;0.05 mol·L-1·min-1 |
B.X+Y====2Z;0.1 mol·L-1·min-1 |
C.X+2Y====Z;0.1 mol·L-1·min-1 |
D.X+3Y====2Z;0.05 mol·L-1·min-1 |
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
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中各元素原子间电子的结合状况不同 |
实验室由MnO2和浓盐酸制取纯净的氯气时,气体通过两个洗气瓶,第二个洗气瓶应盛()
A.稀盐酸 | B.浓硫酸 | C.水 | D.饱和食盐水 |
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达到平衡,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
B.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
C.2 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
D.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