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分子的知识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 A |
在花园中可以闻到花香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 B |
物质热胀冷缩 |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 C |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 |
分子间有间隔 |
| D |
水通电分解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充分发生反应。经测定,容器内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质量/g |
4 |
10 |
1 |
25 |
| 反应后质量/g |
未测 |
21 |
10 |
9 |
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生成乙与丁的质量比为21:10
C.甲反应后的质量为4g
D.该反应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 生活常识 |
B.物质鉴别 |
| 除油污——可用洗涤灵 除水垢——可用食盐水 |
纯碱和食盐——用食醋鉴别 羊毛和化学纤维——抽丝灼烧后闻气味 |
| C. 安全常识 |
D.环保知识 |
| 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要验纯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白色污染 随意丢弃废电池——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右图所示两个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
| B.甲实验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
| C.乙实验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
| D.甲、乙实验只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
交警常使用“酒精测试仪”对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进行测试。“酒精测试仪”中含有重铬酸钾(K2Cr2O7),其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2 | B.+3 | C.+6 | D.+7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P+5O2 2P2O5 |
B.H2O2 H2↑+O2↑ |
| C.2Fe+3CuSO4 ===Fe2(SO4)3+3Cu | D.CH4+2O2 CO2+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