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用图①装置蒸发稀盐酸制浓盐酸 |
| B. |
用图②装置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关闭活塞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 C. |
用图③洗涤沉淀时,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并滤干 |
| D. |
用图④装置,分离四氯化碳与苯的混合溶液 |
据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给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照这种理论下列物质既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是()
| A.NaCl | B.H2O | C.NaHSO4 | D.Al2O3 |
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数比为1:3,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是a和b,则a和b的关系可能是①a="b+5" ②a+b="8" ③a+b="30" ④a="b+8" ()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金属卤化物与卤素化合可生成多卤化物,如KI + I2
KI3,有关KI3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A.I2在KI溶液中溶解度增大是由于生成了I3- |
B.I3-在溶液中存在平衡:I3- I2 + I- |
| C.KI3溶液遇淀粉不呈蓝色 |
| D.将氯气通入KI3溶液中,I3-浓度减小 |
有Xn+、Ym+、Zn-,已知它们各自带有的电荷数值
m>n,且X、Y、Z三种原子的M电子层中的电子数均为奇数。若按X→Y→Z的顺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 |
| B.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
| C.它们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依次减小 |
| D.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电解质 |
某氧原子的质量为a g,12C原子的质量为b g,且NA表示阿氏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b | B.1mol该原子质量为bNAg |
| C.x g该氧原子所含电子数为8x/a | D.y g 该氧原子的中子数一定为8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