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特夫·拉夫在《德意志史》中记载“1888年即位的新皇威廉二世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1890年宰相俾斯麦被迫辞职。由此,我们可推断德意志的政体是( )
| A.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 | B.典型的三权分立共和制 |
| C.法律至上的君主立宪制 | D.成熟的议会共和制 |
法国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
| 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来旅游的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 B.万民法 | C.《民法大全》 | D.公民法 |
从目的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建设都是为了
| A.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 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 |
|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 D.确立起文明的典范 |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
| 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 |
| 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
| 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参政意识,民主政治进人巅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伯利克里时期 | B.克利斯提尼时期 |
| C.梭伦统治时期 | D.亚历山大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