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
|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
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
| C.反映了汉唐时期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自
| A.各国的生产和销售连为一体 | B.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断革新 |
| C.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大 | D.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更为密切 |
在今天中国市场上,“西门子”的家电和通讯产品到处可见。西门子是19世纪德意志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果是
| A.研制成功发电机 | B.发明电影 | C.发明炸药 | D.发明电脑 |
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
|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