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过的周作人回忆说,当时(1898年)如果某个学生中了秀才,学堂就会挂牌出来,隆重庆祝一番。这说明当时的新式教育( )
A.不可能培养出实际有用 |
B.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
D.使科举考试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往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扎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歧视 |
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
D.反映了该条约的屈辱性 |
《秦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最大的差别是
A.打击犯罪的界定 | B.打击犯罪的效果 |
C.立法的完整性 | D.![]() |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追求权力 |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
C.明太祖惩治贪官的需要 |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说:“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固。”这种情况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
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B.地方分权势力的弱化 |
C.重文轻武政策的连续执行 | D.科举考试的推行和僵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