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统计,1997年,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7%下降至5%。在工业品出厂价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仅占4 %。材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是(   )

A.推行物价“双轨制”以抑制通货膨胀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C.更多开放农业产品收购价格
D.缩小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早期维新思想认为:“欲张国势,……莫要于设议院。”“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②将近代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结合
③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④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右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有()

①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②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过度开垦
③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④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以下列晚清时期商业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传统的商业体系受到极大冲击 B.商业基本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
C.珠江三角洲是全国商业中心 D.洋务派企业垄断全国商品生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