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当上御史大夫,要求其他御史向皇帝奏事前先向自己汇报。有御史回应说:“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这表明唐代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
B.科举制度冲击了世族势力 |
C.监察官员有一定独立性 |
D.三省六部制制约了皇权 |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新兴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一发展趋势
A.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 B.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 |
C.将进一步动摇世界经济的现有格局 | D.是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洲的必然结果 |
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12月12日报道,WTO日前的一份专家小组报告指出,欧盟对中国输欧螺丝和螺栓采取一刀切国别关税的做法,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这说明
A.世贸组织有利于规范世界贸易活动 |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确立 |
C.欧盟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 D.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
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联盟采取透支方式提供信贷……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对这一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种主张反映出英国在二战结束前经济实力得到恢复 |
B.英国的意图是要同美国分享二战后的国际金融领导权 |
C.“国际清算联盟”相当于二战后成立的“关贸总协定” |
D.在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并未得到体现 |
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A.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
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
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