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说:“但社会本身就是暴君,社会集体的统治者组合为社会的分散的个人时……它就是一种比许多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社会专制。因为……它几乎没有留下逃脱的手段,更深的侵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奴役着灵魂本身。”这段话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A.直接民主的危害 | B.奴隶主贵族的专政 |
| C.轮流坐庄的弊端 | D.多数人暴政的危险 |
法国某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不符合这
种“革命”定义的是
辛亥革命 B. 文艺复兴
C. 工业革命 D. 邓小平改革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
|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互相矛盾 | B.大同小异 | C.完全一致 | D.互为补充 |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中法马尾海战 |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