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 |
B.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 |
C.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
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
C.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
D.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
A.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
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A.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B.实业救国思潮在社会上兴起 |
C.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大都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其原因有( )
①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发达,基础较好
②地理条件优越,便于海外贸易
③最早开埠通商,自然经济瓦解程度较深
④清政府对其施行特殊政策优惠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是1949年国统区的人们携带着大捆大捆的金圆券去购买日用品的照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统区经济发达,人们收入丰厚 |
B.国统区社会治安良好 |
C.国统区市场繁荣,商品丰富 |
D.国统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