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测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50厘米 | B.40厘米 | C.30厘米 | D.10厘米 |
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是凝固现象 |
|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
|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
| D.白雾是水蒸气 |
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
|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
|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
|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
妈妈在炖骨头汤时,沸腾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骨头变熟 |
|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
| 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妈妈的做法不科学 |
| D.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
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
|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
|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
|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