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习主席和李总理密集出访十余个周边国家,邻国领导人也频频应邀到访,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中国与东盟就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与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中国与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科学性。
辨析题
2014年8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秉持“亲、诚、惠、容”四字周边外交新理念,中国领导人频繁访问周边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跨区域的新构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缅中印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习近平主席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正确性。
材料二: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中国版文明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中国人民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应秉持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自贸区获批后,谁将成为中国第二个自贸区一直备受外界关注,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
天津将要设立的自由贸易园区,是在上海自贸区基础上建立的,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天津是北方特殊的交通、港口、物流枢纽,可以辐射环渤海乃至三北地区;第二是天津高端先进制造业发展很快,基础比较好,与上海的金融业、服务业较发达有区别,适合发展工贸型自贸区;第三是天津重点发展新金融,融资租赁在全国走在前列。天津东疆保税区等也享有税费优惠政策,未来航运、仓储、物流以及对外贸易、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1)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天津自贸园区的经济意义。
(2)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天津自贸区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下热播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一些综艺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各地电视台也纷纷复制和拷贝。但洋模式被“买光”后,我们该怎么办?专家指出,文化界要加强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问题的思考,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当代中国的巨变更是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素材。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靠简单模仿产生的文化是没有长远生命力的。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的原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作品。
(1)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秘”的知识,分析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依据。
材料二: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用20年的时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呕心沥血创作了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这部鸿篇巨制的分卷各不相同,创作风格差异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包括古典、现代、梦幻、武侠叙事、寓言、童话、意识流、魔幻等风格。每卷既可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被学界称为“囊括了19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实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长篇小说《你在高原》的创作过程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连续10年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使农产品在短期内得到较快增产的同时又造成了土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地力的下降,对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造成了压力。
材料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于1月21日正式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一年聚焦“三农”。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作用功能互补。
材料三:“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进一步开展国家对农业大县的直接统计调查。编制发布权威性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做到“四个坚持”的理论依据。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央一号文件”体现的政府责任以及政府是如何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