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瘗旅文① (节选)
正德四年②,秋月三日,有吏目③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④,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⑤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蜙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注释:①瘗(yì),埋葬;旅,旅居在外的人。②正德:明武宗年号,即公元1509年。③吏目:掌管收发文书的低级官员。④之任:赴任。⑤觇:探视。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有吏目云 不果 欲就问讯 复有人来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2)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
下列加点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
A.予从篱落间望见之 | B.大道之行也 |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无丝竹之乱耳 |
哪个词流露了作者对吏目一家三口的客死他乡惨剧的感情?你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上谓侍臣曰 谓:
②宜戮力相辅 宜: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
畎亩:田间,田地 |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任:责任,使命 |
C.行拂乱其所为 |
拂:违背 |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喻:告诉 |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语气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而极爱才
②嘱易新帽过年
(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 ”;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似与游者相乐。
(3)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 ,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俟其欣悦
②媵人持汤沃灌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④腰白玉之环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
B.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节选部分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4)宋濂求学经历中体现出的哪种品质对你触动最大?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