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下面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字母)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2)实验过程如图乙,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请将表头中空白部分填上合适的内容;
(3)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同学们是根据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 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如图所示,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2)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
90 |
91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腾点是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熄灭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 .
透镜是重要的光学元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
(2)荣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甲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依次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并总结出成像规律.据此判断实验中物距是如何选取的?
(3)同学们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的办法点燃酒精棉.
① 放好酒精棉后,移动凸透镜直至太阳光经透镜后在酒精棉上形成的光斑.
② 若在同样环境下,放好酒精棉,选用图示中哪个凸透镜更容易点燃酒精棉,说明理由(忽略光从透镜传播到酒精棉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甲乙两组同学测量金属块密度,每组实验器材有测力计、量筒、烧杯、水、金属块和细线.
(1)甲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完成实验.
① 请帮助甲组同学完成实验过程.
a.观察测力计的并规范调零.
b.用测力计和细线测出金属块重力G.
c.用量筒、水和细线测量并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V.
d.计算金属块的密度ρ=.
② 写出步骤b中使用测力计读数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乙组同学发现本组的测力计量程未知,刻度板上数字都已磨损,但刻度线清晰.他们借助一个质量为m0的物体A,仍用该测力计测出了金属块的重力,已知物体A和金属块的重力均不超测力计量程,写出他们将测力计规范调零后测出金属块重力的办法及表达式(可以画简图作答).
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复习电学实验.有两个额定电流相同、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灯泡L1和L2.
(1)连接电路后,开关闭合,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若电路中仪有一处故障,这个故障可能是
(2)排除故障后,甲组同学用灯泡L1进行“研究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收集的信息如下表,请写出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的过程.
实验次数 |
1 |
2 |
3 |
U/V |
1.0 |
1.5 |
2.5 |
I/A |
0.20 |
0.25 |
0.30 |
R/Ω |
|||
亮度 |
稍亮 |
较亮 |
更亮 |
(3)乙组同学想用该电路,通过更换L1、L2的方法,探究“在电压相同时,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他们能否完成实验目的?若能,请说出实验思路;若不能,请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