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2CO2CO2+N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 T1_(填“>”“<”或“=”)T2。
② 在T2温度下,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
(2)NO2、O2和熔融NaNO3可形成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通入O2的一极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N2O5,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A、B、C、D均为氢化物,其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依次为2、3、4、4。A、C的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均为1:1,且电子总数均为18;B与C的元素种类相同;B、D的分子均含10个电子,B与D反应得到一种一元弱碱。
请回答:
(1)A分子的电子式是。
(2)实验室制备D的化学方程式是;检验D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利用稀硫酸与过氧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备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工业上利用电解KHSO4溶液所得的产物与水反应制备C。电解KHSO4溶液时,阳极反应式是2HSO-4-2e-=S2SO2-8+2H+,阴极反应式是;已知1molS2O2-8与水反应得到C时转移了2 mole-,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为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5实验方案,用含有铝、铁和铜的合金制取氯化铝、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
请回答:
(1)步骤I、II、III中均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2)溶液A中的离子主要有;试剂X是。
(3)进行步骤II时,该小组用图-6所示装置及试剂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了避免固体C减少,根据图-6所示,改进的措施是。
(4)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用固体F制备CuSO4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
氨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在压强为30MPa时,合成氨平衡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如下:
温度/°C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氨含量/% |
89.9 |
71.0 |
47.0 |
26.4 |
13.8 |
请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说明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原因是。
(2)根据-4,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N2和6molH2通入到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2+3H22NH3,2min达到平衡状态时,H2转化率是50%,则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用分数表示);俗使K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4)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提高H2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选填序号字母)
a.及时分离出NH3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使用催化剂
高分子材料M在光聚合物和金属涂料方面有重要用途。
已知:
M可以用丙烯为原料,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路线合成:
|
CuSO4溶液是中学化学及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试剂。
(1)某同学配置CuSO4溶液时,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铜晶体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并不断搅拌,结果得到悬浊液。他认为是固体没有完全溶解,于是对悬浊液加热,结果发现浑浊更明显了,原因是,最后,他向烧杯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溶液,得到了澄清的CuSO4溶液。
(2)该同学利用制得的CuSO4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① 图一是根据反应Zn + CuSO4 =" Cu" + ZnSO4设计成的锌铜原电池。
电解质溶液甲是(填“ZnSO4”或“CuSO4”)溶液;Cu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 图二中,Ⅰ是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该同学想在Ⅱ中实现铁上镀铜,则b处通入的是(填“CH4”或“O2”),a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3)将蓝矾(CuSO4·5H2O)、生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得到波尔多液(杀菌剂),其有效成分为难溶的碱式硫酸铜[xCuSO4·yCu(OH)2]。为测定某碱式硫酸铜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碱式硫酸铜样品两份,一份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溶解,另一份高温灼烧后只得到CuO固体。所得数据显示n(HCl)︰n(CuO)=3︰2,则该碱式硫酸铜的化学式中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