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活动?他们的探索活动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2)材料二中为实现“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其结果如何?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两面大旗?什么杂志成为这次运动阵地?
在古代世界里,充满着强国与弱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表现出来就是不断的战争与征服。在古代世界有很多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例。请你对罗马帝国的扩张作简单介绍,并对它的影响进行简单的评价。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一战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
英 |
法 |
俄 |
德 |
工业产量位次 |
2 |
3 |
4 |
1 |
殖民地面积 (平方千米) |
3350万 |
1060万 |
1740万 |
290万 |
材料二
材料三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四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写出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名称,并说出它们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
(3)材料四中的士兵们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将会面对哪些新式武器?
(4)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四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5)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有何启示?(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器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特别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这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恩惠。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烟味,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1)依据材料一回答“蒸汽机器”是谁改良的?这种机器首先在什么部门开始应用?
(2)任举一例至今我们都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恩惠”,联系自身谈谈它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方便。
(3)材料三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个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大会讲话
(1)文字是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下图文字体系出自哪个国家?有什么特点?
(2)文明交流中互相学习必不可少,根据中古日本的历史,举例说明学习如何推动文明
的发展。
(3)综合本题所述,你有何感想?
“古代文明的每一个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都是一种独特的类型。但我们应该承认它们还具有某些共性。”——斯塔夫里阿诺斯
(1)结合所学知识,上古亚非文明在自然地理环境上有何“共性”?
(2)古代两河流域有着独具特色的奴隶制文明,有一部法典是其典型代表,这部法典哪一国王制定实施?在世界历史中又有何地位?
(3)中古时代的欧洲,建筑体现出文明的“个性”,下图建筑始建于何时?其建筑风格有何特点?
(4)面对世界各种文明的共性与独特的个性,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