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对家中的家用制氧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通过阅读说明
书了解到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加压时,装填在制氧机内部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制取高浓度氧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整个过程中,分子筛并不消耗。小丽用这台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实验I:小丽欲通过以下实验验证所收集的气体是否为纯净的氧气。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取一只250 mL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所带气体,然后把一小块燃着的木炭插入集气瓶中 |
木炭燃烧得更旺 |
化学方程式I |
表中,化学方程式I是 。
【实验结论】收集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
【实验反思】老师指出上述实验并不能证明小丽所带来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氧气。该实验不能证明所收集气体为纯净氧气的原因是 。
实验II:测定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重复多次。
(250 mL 集气瓶)
【实验记录 】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
①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② |
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
|
|
③ |
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止水夹a和b |
A中水进入到B中,B中水的体积为200 mL。 |
收集200 mL气体(由压强差引起的误差忽略不计) |
④ |
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
⑤ |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 进行操作I |
现象I |
小丽收集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氧气 |
表中,操作I是 ;
现象I是 。
【数据记录】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B中剩余水体积/mL |
100 |
42 |
39 |
41 |
38 |
【数据处理】已知,在上表数据中,第1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去。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
【实验反思】
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
(本题共12分)“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灰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对烟花爆竹实施了“禁放”或者“限放”,民族文化为什么受到限制,好奇心驱使小明,小强、小亮三位同学,他们决定对烟花爆竹进行展开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1.我国传统的黑火药的标准配方为:硝酸钾75% 、硫磺l0% 、木炭l5%,因为黑火药中的硫磺成分具有着火温度低、燃速快等性质,因而使黑火药容易点火,使得在生产过程中硫的使用量过大。
2.CO2和SO2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CO2和SO2
【实验过程】他们设计的实验探究过程如右图
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再点燃酒精灯,已知2处为从爆竹中取出的少量的火药,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应当还要用到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和石灰水,则3中应放的是,4中应放的是,若猜想正确, 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结果证明原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2、已知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有S +2KNO3+3C === 3CO2 +N2 + X,则X的化学式为。该玻璃管中还发生的反应(写化学方程式)搞清烟花爆竹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之后,该兴趣小组又利用春节期间测定市区某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点处二氧化硫的含量
【查阅资料】1、可用含有一定量碘的溶液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反应方程式是:
SO2+I2+2H2O=H2SO4+2HI。
【测定装置】: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测定步骤】:
(一) 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碘溶液
(二)、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1)将一定浓度、一定质量的稀碘溶液放于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淀粉溶液,此时洗瓶中溶液的颜色为蓝色。(淀粉遇碘单质呈蓝色)
(2)3位同学分别设计好的装置来到燃放点,打开a, 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100 mL燃放点空气。再关闭a,打开b,再缓缓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滴有淀粉的碘水溶液中,重复上述操作多次,直到溶液刚好变成无色,记录抽气的次数。
(3)3位同学使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抽气的次数分别为50、60、65次,次的最接近真实值,另两位同学不准确的原因为
(4)最终我们通过计算可以确定燃放点的二氧化硫含量是否超标。
【测定反思】
1.小明经过思考后认为在测定时可将右图所示的多孔球泡放入洗气瓶中,你认为加此仪器的好处是 。
2.小强同学认为:实验方案需要抽气的次数太多,操作麻烦。与小亮讨论后,决定对设计的实验加以调整,以减少抽气的次数,他们调整的方案可能是。
3.三位同学经过对烟花爆竹的研究,明白了国家“禁放”的和“限放”的原因,你认为原因的是
A 减少噪声污染 B 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C 减少大气污染 D 减少粉尘污染
(共12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晴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利用此装置制取O2气体若反应较为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请你写出小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试管中棉花的作用。
(4)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应从导管口_____通入,验证此装置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1:人类要在月球生活居住,首先离不开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的含氧钛铁矿,成分为TiO2、Fe2O3的混合物,将这些矿石利用CO来还原提炼单质钛和铁,若用氢气还原,可以得到淡水。将这些矿石通电,还可以从中分离出氧气。
材料2:钛与多数金属一样不能被磁性材料吸引。
(1)月球土壤中存在天然的铁、金(Au)、银等多种金属矿物颗粒。若从铁、金、银混合金属中回收某些金属,将混合金属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的金属是 。
(2)下列实验证明了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证明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填序号)。
从铁生锈条件来分析,月球上铁制品(填“易”或“不易”)生锈,原因是: 。
(3)现利用CO来还原TiO2、Fe2O3的混合物提炼单质钛(Ti)和铁,装置如图所示。
试回答:
①写出CO还原钛铁矿生成钛的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②可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将钛和铁两种物质分开,该方法是 。
③就实验操作顺序的问题两位同学出现了分歧。瑞莲同学认为先通一段时间CO排出空气,然后再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钱旭同学认为这样做不好,其理由是 ;钱旭认为先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然后再通CO,瑞莲也提出反对,她的理由是 。
老师认为她们的反对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于是给这两位同学提供了氮气,帮助她们解决了的困难。你认为她们应是怎么安排通气和点酒精灯的顺序的? 。
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往往可以优化,请观察下列装置并回答相关问题。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根据A 装置的适用条件改进后得到B装置,其中仪器c 的名称是 。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 (填序号)。
(4)D装置可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E装置从a、b 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C、D 装置收集气体,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现用A、E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连接A装置的应是口(填“a”或“b”)。
用下图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可用_______。过量的目的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同时水进入广口瓶,水的体积约占广口瓶容积的_____________。
(3)如果发现水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至少写出两种)
(4)图Ⅰ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