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要求所有会员都“矢忠矢信”地遵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事实上,光复会只着重“种族革命”,怀疑“民权主义”;同盟会的重要分支共进会把“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同盟会的重要成员宋教仁也认为“平均地权”理想太高。对上述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 A.辛亥革命缺乏权威的领导核心 |
| B.从某方面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 C.反映了同盟会内部实际上存在代表不同利益的阶级 |
| D.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
《三国志》卷三○《魏书》称:“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据此可知( )
| A.国家分裂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 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 |
| C.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 | D.西域依然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 |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国语》、《世本》、《战国策》、《太史公书》等史书都附于《春秋》经之下。《隋书•经籍志》史部所列史书共计十三类。这一变化表明( )
| A.唐代以前经史不分 | B.史学取得独立地位 |
| C.史学体例趋于完备 | D.官修史书得到重视 |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欲拜故秦骑士李必、骆甲为骑将时,两人以“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相拒。有学者据此推论,秦朝的统一形态是不完善、不完备、不彻底的。该推论的研究视角是( )
| A.军事制度 | B.法律制度 |
| C.政治制度 | D.文化心理 |
《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 )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
|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