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省”是指管辖河北、山东和山西的行中书省
②行省长官位高权重,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
③行省长官由中书省委派官员担任
④行省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宋朝地方官员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限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B.佛教的广泛传播 |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
从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原始畜牧业出现 |
B.原始农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
C.农业生产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 |
D.我国主要农作物在春秋时期品种基本具备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主要是因为()
A.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
B.农村经济体制的僵化和弊病,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中,最具代表性和严重性 |
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农村人口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却又最低 |
D.农村经济体制的复杂程度和改革所需要的力度,都远远低于城市体制,比较容易展开。加上经济体制改革是新生事物,经验不足,所以,先从农村经济体制入手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和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城市化进程 |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
D.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