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 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
图一 图二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
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
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 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着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救市措施。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做的有益探索是:
A.图一: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 |
B.图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股票的卫士 |
C.图三:失业保险卡,生活有保障 |
D.图四:挖沟渠,以工代赈 |
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义和团运动 | B.武昌起义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产业革命精神”主要追求
A.民族独立富强 | B.工业化的实现 | C.发展资本主义 | D.实现民主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