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 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②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③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④果中前列。后,燧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⑤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⑥,诸邑皆宽。上诏燧治郡有劳,除⑦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有删改)
【注释】①主文:主持考试。②属:托付。③檄:下文书调职。④秦熺:秦桧的儿子。⑤镪:成串的钱。⑥以其羡补积逋:用盈余填补亏欠。⑦除:授予。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准确的一项是()
上诏燧治郡有劳
A.上|诏燧治郡有劳 | B.上诏燧|治郡有劳 |
C.上诏燧治|郡有劳 | D.上诏燧治郡|有劳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既而()易()翻译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找出文中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萧燧这一人物形象的句子。
读了本文后,你觉得萧燧是一个怎样的人?
雷震
〔宋〕沈括
内侍① 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②然,墙壁窗纸皆黔③。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悉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熔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铄④,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佛书言“龙火得水而炽⑤,人火得水而灭”,此理信然。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欲以区区世智情识,穷测至理,不其难哉!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 ①内侍:官名。②宛: 真切。③黔:黑色。④铄:熔化。⑤炽:火旺,引申为旺盛、强盛。用斜线(/)为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其 堂 之 西 室 雷 火 自 窗 间 出 赫 然 出 檐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 (2)及雷止
(3)银悉熔流在地 (4)此理信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
“非人情所测也”中“人情”指 ,“不其难哉”,“难”在 。(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用自己的话回答)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①人也。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②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③,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④,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注释】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②菽;豆类的总称。③佣直:指劳务收入。 ④贞惠:此指廉洁。下列句子与“侠亦不以入私”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B.以土砾凸者为丘 |
C.祭以尉首 | D.以其境过清 |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裴侠生活简朴,关心百姓,以前专门给郡守捕鱼打猎的人,都被他撤消了。 |
B.文中引用老百姓的歌谣,是从侧面赞美裴侠的廉洁奉公,是世人的楷模。 |
C.裴侠之所以被称为“独立君”,是因为太守将他“别立”,与其他官员分开。 |
D.此文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裴侠的事迹;二是世人对裴侠赞美和太祖对他的赏识。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侠躬履俭素 (2)为官市马
(3)乃悉罢之 (4)谓诸牧守曰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译:
(2)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译: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①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②上将,五十里而趣③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④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三晋:本指韩、赵、魏三国,此指魏国。②蹶 :倒下,这里是受挫的意思。③趣:通“趋”,疾走,追逐。④白:使……露出白木。⑤竖子:小子,骂人的话。选出与“魏将庞涓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策之不以其道 | B.马之千里者 | C.何陋之有 | D.能以径寸之木 |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孙膑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 |
B.庞涓由于骄傲,对齐军作出了“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的错误分析。 |
C.庞涓落入了孙膑预设的圈套,受到伏击,全军覆没。 |
D.齐国马陵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将领轻敌。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孙子谓田忌曰 ②士卒亡者过半矣
③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 ④齐因乘胜尽破其军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2)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2分)
文言文阅读(共16分)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① ,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②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③,地又荒疠④,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⑤,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⑥,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的一种。②内禁:皇宫。③窜斥:贬逐。④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⑤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⑥大人:指母亲大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画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二人者奇其才/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
B.吾不忍其穷/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
C.无辞以白其大人/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
D.走数千里从宗元游/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柳人以男女质钱
A.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 B.屠惧,投以骨(《狼》) |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
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2)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结合本文及课文中学过的《小石潭记》,说说柳宗元是怎样对待命运的坎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