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⑴那个时候我在一所中学教书,对我在一所中学教书,对我和我的学生来说,教室是圣洁和纯净的殿堂,我所面对的是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那分明是一扇扇心灵的窗户,过滤着缕缕阳光、徐徐清风。我的讲解像一支笔,写在那一张张智慧的脸庞上——笑着的,严峻的,俊美的、粗陋的,白皙的,黑亮的,胖胖瘦瘦的……
⑵门“砰”地一下开了!
⑶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站在门口的中年妇女的身上,她穿着一身臃厚的中式棉袄,头上裹着一块酱红色头巾,脸上布满了细密的皱纹,目光落在教室后面一个角落的地方。她的嘴角哆嗦了一下,又哆嗦了一下,才猛然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孩子,娘很想很想你,娘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你冷,俺就给你送棉衣来了。”她的胳臂弯里兜着一个偌大的包袱,一边说一边要解开。
⑷教室里的震惊一下子变成了大笑,笑声哈哈哈地在教室里荡漾。我有些发火,大声地呵斥她说:“你给我出去!”说着就把她推到门外,我对她这突然的粗鲁的侵犯行为不可容忍。
⑸我回到讲台的时候,同学们还哈哈大笑着,冲着后面一个男学生哈哈大笑着,我看到那个男同学脸红得像一块绸缎,站在那里,低着头,像一个犯了大错的孩子。
⑹我的愤怒顷刻间变成了怜悯,因为我看到了他的泪水,正滴滴答答地掉在课桌上,浸湿了他的书本。我说:“你坐下吧。”然后我继续讲我的课,教室里恢复了安静。
⑺窗外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雪,我瞄见了那位妇女蜷缩着,在雪地里徘徊着……她的存在使得我讲课思路不自觉地开小差,我瞅瞅后面那个学生,趴着,把头严严地埋在桌面上,整整一节课,他的头严严地埋在桌面上……他的母亲仍然在外面雪地上蜷缩着、徘徊着……
⑻我开始后悔我刚才对她的举动。这一节课好象很长,很长很长,好不容易才听到下课铃声……
⑼趴在桌上的那个学生猛然站起来,第一个匆匆地跑出了教室。我看到他是满脸泪水跑出去的。
⑽教室外面的雪地上,那个学生还在掉着泪,他的母亲却慈祥地笑着。母子俩依偎着说话,母亲正把一件棉衣披在儿子的身上,遮挡住纷纷扬扬的雪花,而她的身上,她的头上,密集成一抹的洁白……
⑾然后,是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送那位母亲渐渐远去,渐渐变成一个模糊的黑点。
⑿天色朦胧了起来。
请概括本文所叙述的主要事件。
答:
在第2自然段中,为何反复描写“母亲”在雪地上“蜷缩着”、“徘徊着”?
答: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有何作用?
答:⑴
⑵
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母亲怎样的品质?
答:
初中语文课本中,刻画了不少母亲形象,让我们体会到母亲的伟大。请你以“是一位……的母亲”的句式按提示作答。
⑴《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的母亲是一位
⑵《小巷深处》中,英姨是一位
⑶《一厘米》中,陶影是一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每个人都不完美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实际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遐迩闻名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有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缺的身体。”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后来他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③每个人都有不完美之处,而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仔细想一想,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去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草的芬芒,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它高兴极了,因它又是一个完善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本文作者对人的不完美持什么看法?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2段中的两个事实论据。
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文中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背楼的父亲
侯拥华
货物送来的时候,太阳已经高高挂在了头顶。拉货的师傅在楼下向我招手,我怒气冲冲往楼下赶。我冲他发火,而他,赔着笑脸解释,风大,货不好拉,走得慢。
我余怒未消,吵着说下午还有事出去,这么晚,让我下午怎么做别的事情。
他并不生气,一面带笑给我配货单让我验货,一面应承,马上找人背楼。
他开始打电话,一个个电话打出去,很快,我发现他刚才还堆笑的脸,渐渐转为不悦和失落。
什么?忙……来不了?……你也有活儿,在做?……那,那,算了……
电话打完了,他垂头丧气。
我失望极了,摆手让他离去。他忽然精神振作起来,别怕,我背。
我用怀疑的目光上下打量他,他脸色白净,头发乌黑利落,一米八的身高,穿着一身整洁的笔挺西装。
在我狐疑的目光中,他搬卸货物,开始背楼。在他离开的瞬间,我偷偷尝试一下他所背货物的重量,放在肩头,走上两步,然后龇牙咧嘴地放下,再轻轻揉揉肩膀。
在我看来,他怎么看都不像是专业的背楼工人。果然,在他来回背了几趟货物后,他站在楼道里背靠着墙大口喘气,胸脯一起一落的像个大风箱,而他额头的汗淋淋漓漓淌下来,在弯腰的瞬间,将楼道的地面滴滴答答打湿一片。
四月的天,已经热起来。他跑上跑下,很快衣衫湿透,连头都冒着热气,像极了一个揭开盖子的大蒸锅。
不久,他上来喘气休息,不好意思起来,说背完还要一些时间,你先回去吃饭吧,我搬完了给你打电话。
我看着他心有些痛,为了背楼他已经干了一个多时辰,至今还饿着肚子。在他上楼将货物背进屋子里的时候,我劝他休息一下。他依旧斜靠墙大口喘气,随手拉下脖子上的已经黑了的白毛巾,轻轻抹去脸上的热汗。
我说,师傅,你今年四十几了?他忽然一惊,说,哪呀,五十多了。他忽然开始感慨起来,要不是为了孩子,谁会做这苦力活?他和妻子原来在市里一家机械厂工作,坐了三十多年的办公室,没想到要退了却下岗了。这不,孩子上大学不干行吗?
那天,他干干停停,直到下午两点方才干完。走时我多给他十元,他坚决不收。他下楼,我送他,眼眶湿漉漉的。
他走后,我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去,忽然发现他遗落在窗台上的手机,跑下来叫他,他的背影已经望不见了。我开始用他的手机和他的亲人联系,拨出去,才知道电话停机了。
莫非,中午他打电话的那一幕,只是一场表演给我看的戏?
果然,在通话记录中,我看到,他最近一次通话时间定格在20:32。
我笑笑,又摇头,满腹酸涩。我忽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上学的时候,父亲,和他一样的拼命。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情节发展,“我”的感受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请按要求填写情节和“我”的感受。
| 情节 |
“父亲”没有按时送货 |
② |
“父亲”亲自背楼 |
④ |
| “我”的感受 |
① |
失望极了 |
③ |
满腹酸涩 |
为什么“我”认为“父亲”不是专业的背楼工人?请结合文章来说明。
文章倒数第二、三、四段叙述“我”用“他”遗落在“我”家的手机打电话和“他”联系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文末作者写道:“我忽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上学的时候,父亲,和他一样的拼命。”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核污染知多少
(1)日本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哥斯拉》,讲的是海洋生物受到核试验辐射影响,产生了DNA变异,最终产生了巨大怪物哥斯拉的故事。到目前为止,日本东电公司已向海洋中排入1.15万吨含低放射物质的污水。日本核泄漏对海洋的污染确实存在,尽管上演现实版《哥斯拉》的担忧不大会成为现实,但是专家提醒——
(2)如果说日本3·11大地震及海啸是天灾,而由此引发的日本东电公司核泄漏事件则是天灾加人祸,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核污染。据报道,4月4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取水口处附近的海水取样,碘-131浓度超出日本国家标准500万倍,铯-137浓度超标110万倍。日本排放低放射物质入海,也许不会因为辐射产生哥斯拉那样的怪物,但却会对海洋造成严重的污染。
(3)碘-131是元素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化学性质与元素碘相同。但由于它的原子核内有78个中子,而碘的稳定性核素原子核内只有74个中子,碘-131可发射β射线(99%)和γ射线(1%),对人体的有效半减期为7.6天。β射线可杀伤一部分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缩小,导致由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4)天然存在的铯是一种稳定的同位素,铯-137则属于放射性同位素,会释放γ射线;其半衰期达30年。如果通过进食或呼吸摄入了铯-137,或受到沉降在地面上的铯-137照射,都会对身体有较持久的影响。铯-137进入人体会积聚在肌肉组织中,并有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5)将低放射物质的污水排入海中,肯定会造成海水的污染。日本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筋鱼幼鱼体内已经检测出放射性铯,达到每千克526贝克勒尔,超过日本食品卫生法放射物暂定标准值设定的每千克500贝克勒尔。此外,在这种小鱼体内还检测出每千克1700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碘。茨城县渔业协会已要求全县渔民不要再捕捞玉筋鱼。
(6)据日本官方报道,即使成年人每天食用受此污染海域的鱼类、贝类及藻类,也只相当于每年遭受0.6毫希的辐射,仅为人体在自然界中每年受辐射量的2.4毫希的四分之一,因而“不会立即产生辐射污染”。日本官方的言论十分严谨,那么将来会怎样呢?目前没有权威的回答。
(7)4月5日,从北京、天津的菠菜表面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卫生部专家表示,京津地区菠菜中发现的放射性物质,其含量仅相当于国家核辐射核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水平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的水平,对公众健康无影响。实践证明,用水冲洗可以有效的减少蔬菜表面的放射性物质.
(8)中国政府对于日本核污染事件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关注事态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日本核泄漏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广大群众在这一严重的灾难面前,正确的态度是既不恐慌,也不掉以轻心。面对日本核电站给地球环境带来的严重核污染,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人类的智慧和现代科技手段,这一问题终会得到妥善解决。文章以日本电影《哥斯拉》开头有什么作用?
阅读全文,此次日本东电公司核泄漏事件具体有哪些危害和影响?结合文意,分点概括。
第(6)节中“日本官方的言论”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笔者认为此言论是“十分谨慎”的?
文章最后号召广大群众在这一严重的灾难面前正确的态度是既不恐慌,也不掉以轻心,请阅读新闻链接,并结合本文相关内容,写一段话说服你的家长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日本核辐射事件。
新闻链接:
新浪网: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刮起了小范围的“抢盐风”。抢购者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加碘盐回去吃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不少民众纷纷开始抢购食盐。
给儿子一个干净的背影
戚祥浩
①他是那种连一阵风都能吹走的小老头。工地还没开工,他便三番五次地找到我,还打来了村里的特困证明,让我无论如何给他一样活儿干。我拗不过他,只好将负责看管搅拌机的差事交给他。
②他对我连声道谢,然后,扭头跑回村子。那时,我正打算向他介绍搅拌机的操作方法,他居然不听我一声解说,就走掉了。正在我气恼的时候,他又回来了,身后还拖着个脸蛋红红的小男孩。(A)他老远便指着我身边的搅拌机大喊:“这是爸爸要开的机器!”
③小男孩不知什么时候蹿到搅拌机边,将整个脑袋探进搅拌机内。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大声斥责孩子。孩子躲到一边后,我又开始训斥他,怎么将孩子带到工地上来,要知道工地上处处充满危险!他跟儿子一起低下了头,好半天,才嗫嚅道:“我只想让儿子开心一下,爸爸终于找到工作了!”
④他很快学会了怎样操作搅拌机。在搅拌机的轰鸣声中,他儿子挥舞着小手喊:“爸爸,好厉害!”他笑了,脸上的皱纹拧成一块块,还露出了蜡黄的牙齿。距离开工还有两三天,可他次日一大早就来到工地上了,拿着一块抹布,一点点地抹去搅拌机上的水泥灰;有些硬块抹不去,他就用指甲一点点地抠掉。我说没有必要,反正一开工就又脏了。他却嘿嘿地笑着说,他要给儿子一个惊喜:昨天还是旧机器,今天就变新了。
⑤开工那天,他竟然穿了件崭新的衣服来。启动搅拌机没多久,四处飞扬的水泥灰,就在新衣服上厚厚地蒙了一层。一转眼,他就跟其他工友没啥区别了。他显然发现了这一点,赶紧腾出一只手拍打身上的水泥灰。
⑥紧挨着工地的是一所小学,校园里的嘈杂声可以清晰地传来。每当下课铃声响起,他都情不自禁地拍得更紧促。看管搅拌机,原本挺轻松的活,他却累得满头大汗。我知道他是被那只不停拍打的手累的。
⑦铃声又一次响起,工地外面传来孩子放学的嬉笑打闹声。(B)他忽然触电般脱下衣服,使劲地甩两下,然后迅速穿回身上。他那件抖落水泥灰的衣服,看起来又跟新的一样了。然后,我听见一个甜甜的童音传来:“那个穿最漂亮衣服的人,是我爸爸。”循声望去,围墙缝隙中,探着两个小脑袋,其中一个正是他的儿子。
⑧我看见笑意漾满了他的嘴角。原来他拍打了一个上午身上的水泥灰,只想留给儿子一个干净的后背,只想让他的儿子在小伙伴面前能多少拥有些骄傲!
⑨儿子哼着歌儿走远后,他才像忽然记起了什么似的,赶紧用另一只手去揉那只拍打衣服的手,边揉还边吁吁地喘气。我忍不住说,你儿子真可爱。他忽然间涨红了脸。他说儿子其实是抱养的,可小家伙一定要喊他爸爸,怎么教都改不了口。他又接着说:“我上了年纪,干不了重活,以后你这边负责看管搅拌机的活都交给我做好不好,我多少要给儿子留些钱啊!”
⑩我使劲点头,那一刻,我的眼泪不可遏止地落下。
(选自《潮州日报》,文章有改动)文章在情节的发展中设置了层层悬念,请说说文中的这位父亲让“我”感到意外的地方有哪三处?请简要概括。
文中有很多句子耐人寻味。请从文中画线句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赏析,并指出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示例】句子:可他次日一大早就来到工地上了,拿着一快抹布,一点点地抹去搅拌机上的水泥灰;有些硬块抹不去,他就用指甲一点点地抠掉。
品析:因为一心想给养子一个惊喜,并希望通过“机器变新”让养子感到自己的能干,父亲极其努力地擦试搅拌机。“一点点地抹去”和“一点点地抠掉”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认真耐心的程序。
选( ), 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⑨段中父亲“涨红了脸”的原因。
下面是对文中父亲行为的两种理解,你更认同哪一种?请联系文章具体事例(至少两件),说出你的理由。
第一种:表现了父亲对养子深深的爱。
第二种:表现了父亲对获得自身尊严的渴望。
我认同( )种: 请说说文章标题“给儿子一个干净的后背”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拔下钥匙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小婴儿,那婴儿长得肥肥白白的,惹人喜爱。
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八十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到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没半句埋怨。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妻子战胜了噩运。
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微笑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脖子后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舒服些,还带红外线的呢。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现在,车将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迷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头痛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到40来岁也患了高血压。
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涣散,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渺茫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他刹车,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钥匙。
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通道。
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说说下面三个句子中划线短语的不同含义。
(1)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
(2)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
(3)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品析文中画线句子,具体说说其表达作用。
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③④⑤段是什么记叙顺序?结合全文分析这几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结合本文内容,选择其中某一个方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陈乐平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