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其中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
(3)他经过调整后,使后面的蜡烛B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和物体的大小 ,同时发现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若把手放在蜡烛B处 (“会”或“不会”)烧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有两种绕线方法。小杰和小华各选取一种方法做实验。
(1)小杰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绕线方法组装滑轮组。他通过滑轮组用3N 的拉力F将重4.8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0.1m的距离,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小华采用了另一种绕线方法组装滑轮组,请帮助小华在图乙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小英同学用实验探究某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她根据测量的数据描绘了该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式是。
(2)如果该液体的体积是22.5cm3,则该液体的质量是g。
图甲是某物质凝固时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1)图甲中的这种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2)物质在BC段这个过程中要热;
(3)这种物质在某一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的温度为℃。
小刚的奶奶有一块玉石,小刚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了玉石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石的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所示,玉石的质量是g。
(2)将玉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则玉石的体积是cm3
(3)玉石的密度为 kg/m3。
图所示的装置上方为一个粗细不均匀的两头开口的玻璃管,管下连通一个装有红墨水的U形管AB。当用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时,出现的现象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