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退却”是指( )
| A.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 B.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
| C.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
| D.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
据《安义县志》记载:“出工一条龙,做事一窝蜂,不管干多少,都是记高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B.文革时期 |
| C.改革开放初期 | D.二十一世纪初期 |
“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甲午战争 | D.辛亥革命 |
乾隆九年皇帝在《水木明瑟词》中说:“以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冷冷瑟瑟,非丝非竹,……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材料不能体现()
| A.当时西学东渐仍在进行 | B.水力成为风扇的动力 |
| C.工业革命的成果已进入中国 | D.皇上对新降温工具的得意之情 |
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 A.工业革命增强了人们的民主意识 | B.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力量 |
| C.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 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的核心反映是()
| A.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 B.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
| C.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 D.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