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上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 )
| A.土地兼并严重 | B.对外贸易发达 |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社会性质的变化 |
1990年,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取消承认苏共领导作用的宪法第6条,当时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1991年,在全联邦范围内取消共产党,也没有工人、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这从一个侧面深刻地说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管理体制僵化,漠视民众切身利益 | B.政治路线错误,社会思想极度混乱 |
| C.苏共特权滋长,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 D.苏共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支持 |
《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
| 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
|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认为 “(19世纪末)在南美洲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南美各国规划混乱 | B.南美各国的外贸发达 |
| C.西方的殖民侵略 | D.南美大陆地广人稀 |
1500—1800年欧洲各地区小麦、黑麦、大麦每粒种子的平均收获量
——资料英国,克里德特,《农民、地主和商业资本家》
上述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土地出产率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
| B.新航路开辟后,土地出产率较之前有较大提高 |
| C.西欧农民长期普遍地参与了资本的前原始积累 |
| D.实现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推动土地出产率的提高 |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里的“时代倾向”应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 B.美国南北战争 | C.普鲁士统一德国 | D.克里米亚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