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同态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遭到外来伤害时,受害者给对方以同样的方式,按受伤害的程度实施正当的复仇,即“以眼抵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齿抵齿、以命抵命”。它的出现
A.保护了奴隶的权益 | B.限制了复仇的范围 |
C.保护了财产的私有 | D.限制了奴隶主权利 |
“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段材料叙述了朝贡贸易的特点是
A.薄来厚往 |
B.有限制的贸易 |
C.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
D.官方控制的垄断贸易 |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
该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
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
C.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压迫斗争 |
D.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
就史学家的精神与勇气而言,敢在其史著中直接针砭本朝时弊的是
A.司马迁与《史记》 | B.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C.刘知畿与《史通》 | D.章学诚与《文史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