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
C.中国的闭关锁国 |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 B.实行不结盟政策 |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 |
阅读“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无法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日本陆军总师数不断增多,已完全占领了亚洲、太平洋地区 |
B.1949年日本侵华兵力相对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牵制 |
C.日本国内师数逐渐增多与当时日本本土遭到盟军进攻有关 |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
A.无限的扩张性 | B.统治的残暴性 | C.极端的掠夺性 | D.竞争的激烈性 |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和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 D.联邦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