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世界历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晚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 | B.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 |
C.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 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C.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反映出()
A.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 B.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
C.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 D.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 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
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
《明史》卷一六八《陈循传》:在比孝宗还要早的景帝时,“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拟之”。这反映了()
A.内阁大臣取得法定相权 | B.内阁对皇权的程序化限制 |
C.明代内阁仅是内侍机构 | D.明代皇权出现了弱化趋势 |
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
A.坊市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
B.坊市的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
C.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
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