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科举制是当时人们获得功名禄位的重要途径 |
B.唐朝统治者选官依然重视门第出身 |
C.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家庭世代沿袭的传统 |
D.唐朝时人们普遍看重个人道德修养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隋有()
①代表国家出访他国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是( )
A.罗马法 | B.《十二铜表法》 |
C.万民法 | D.《民法大全》 |
明朝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地方职能的健全 | B.思想控制的加强 |
C.中国社会的进步 | D.君主专制的强化 |
北宋建立之初,宰相经常与皇帝在朝堂上坐而论道。古籍《闻见旧录》记载:宋太祖一次趁宰相范质站立奏事时,密令撤座,等范质奏毕,才发现没有了位子,也不好意思讨回,于是成为定例。这主要说明( )
A.宋太祖有意加强皇权 | B.宋太祖不注重礼仪 |
C.宋太祖不信任范质 | D.宋太祖轻视文官 |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 )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 B.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
C.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