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者统计,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几十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仅有16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中日交恶,文化交流锐减 |
B.中国已经落后,日本不再以华为师 |
C.中国战败之后,不再向日传输先进文化 |
D.日本崇尚西学,中文翻译人才匮乏 |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兄弟。”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信息是
A.五四爱国运动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C.毛泽东思想诞生 | D.中国共产党诞生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 B.②④ | C.③⑤ | D.①③ |
下图自左至右是
A.甲骨文---隶书---楷书---篆书 | B.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
C.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 D.甲骨文---篆书---楷书---行书 |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 | B.《洛神赋图》 | C.《清明上河图》 | D.《步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