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 B.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
| 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
|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标志着中国开始对外开放 |
| B.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经济实行全面接轨 |
| C.消除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贸易摩擦 |
| D.整体上对中国经济起消极作用 |
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
|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
|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
|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 年代 |
1870 |
1896~1900 |
1913 |
| 比例 |
78% |
74% |
72%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
|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
|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
|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
|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
|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