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孙中山组建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1905年组建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并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民族主义中的驱除鞑虏继承了兴中会的纲领,有着相同的含义 |
B.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而提出的 |
C.辛亥革命是三民主义的一次实践 |
D.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上阐发的 |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
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
“……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 |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西学东渐的影响 |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曾经提及: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这段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
A.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 B.已失去了皇帝对其的信任 |
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的削弱 | 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的监督 |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B.监察制度杜绝了官僚队伍的腐败 |
C.都察院是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 |
D.监察权来源于皇权,代表君主个人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