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②③④① | B.①④③② | C.②③①④ | D.①②③④ |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康德 |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 |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明初下令迁十四万户富豪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 B.维护了明朝封建统治 |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 D.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
C.商品流通不畅 |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
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
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