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所指的开放地区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关于中国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在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符合这类性质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矿务局 D.天津机器织布局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B.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 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要求政府下令改革满人社会习俗,“断发易服”,采用汉人先进习俗
D.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
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
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