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 A.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
|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 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 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
| C.加强两岸交流 |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
| C.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 A.苏联解体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
| B.美国仍在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
| C.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
| D.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尼克松在1971年曾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所说的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欧共体的形成 | B.日本的崛起 |
|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 D.中国的振兴 |
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
|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