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六官,各有所职,倘无折中,则恐互相推避,……故总摄以宰相。宰相亦虑有未周,见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杂判……又继之以给事之驳正。”材料描述的是
A.三公九卿制 | B.内外朝制 | C.三省六部制 | D.内阁制 |
2005年12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悼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该电文中的“九二会谈”:
A.是“一国两制”首次实践的重要标志 | B.商洽促成了《反国家分裂法》的制定 |
C.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 D.促成了海峡两岸定点“三通”的实现 |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A.改变了最终奋斗目标 | B.赞同国民党统治政策 |
C.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 D.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B.北伐战争的基本胜利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鸦片战争后失业回到家乡,做烧炭工人。杨秀清的“失业”,与某城市的开港有关。该城市应是:
A.广州 | B.上海 | C.天津 | D.南京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谷。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国民革命的推动 | B.南昌起义的爆发 |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