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933—1939年美国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情况
年份 |
金额(美元) |
年份 |
金额(美元) |
1933 |
1 223 329 000 |
1937 |
2 653 918 000 |
1934 |
2 380 865 000 |
1938 |
3 236 600 000 |
1935 |
2 532 512 000 |
1939 |
3 185 447 000 |
1936 |
3 119 013 000 |
|
|
该表反映出
A.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美国得到运用
B.美国财政赤字现象有所减轻
C.新政规范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秩序
D.新政的着眼点是缓解供需矛盾
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 B.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 D.是否学习西方文明 |
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是: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
B.《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
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埠通商涉及台湾省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望厦条约》 | C.《天津条约》 | D.《北京条约》 |
下列条约中兼有割地、赔款和开辟通商三项内容的有: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天津条约》④《马关条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有:
①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②外资企业的出现
③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④中国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