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到:“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话反映了作者(    )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
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
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纪念碑、纪念实物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列纪念碑、纪念舰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抵制西方文明 B.发展资本主义
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民族独立

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D.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