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小组同学为比较酸性条件下NO3、SO4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打开活塞c,将过量稀HNO3加入装置B中,关闭活塞c
B中浅绿色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II
用注射器取出少量B装置中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III
打开活塞b,向A装置中加入足量硫酸,关闭活塞b
A中产生气体;B中有气泡,液面上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
IV
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取出少量B装置中的溶液,……
……
V
打开活塞a,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实验IV的后续操作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实验得出的结论:酸性条件下氧化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 实验操作V的目的是                       
(5)实验操作III,开始时B中溶液的颜色并无明显变化,此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所示为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改进后的装置图,其中A为具有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粉。

填写下列空白: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会发生反应。该反应中铁屑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支试管,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采取了防倒吸措施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5)实验室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 NaOH溶液洗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写序号)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①⑤③

.已知室温下乙醛的沸点为20.8℃,且与水互溶。用HgSO4做催化剂,在75℃左右,乙炔可水化为乙醛,但HgSO4遇到某些特定物质常会发生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催化作用,H2S就是其中一种:现用乙炔水化法,只用块状电石、浓硫酸、水、NaOH溶液、HgO粉末五种物质制取乙醛,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仪器A中盛放电石,B中应装,其作用是
(2)仪器D中盛放水,其作用是。 
(3)蒸馏烧瓶F中应加入HgO和另外两种试剂,若将三者分别直接加入,请按加入的先后顺序写出包括HgO在内的各试剂的名称。将HgO加放到F中的操作方法是
(4)装置图中,加热F的方法叫,所选用温度计F的量程表示正确的是
(填代号)。

A.0℃~50℃ B.0℃~100℃ C.0℃~200℃ D.0℃~360℃

(5)检验乙醛已制出的操作及现象是

下列操作或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苯和溴水发生反应可生成无色、比水重的液体溴苯
B.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完成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实验
C.乙醇中含有少量水可加入硫酸铜再蒸馏制得无水乙醇
D.试管中先加入一定量浓硫酸,再依次加入适量冰醋酸、无水乙醇,然后加热制取乙酸乙酯

E.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
F.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G.苯酚不小心沾在手上,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
H.某些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显黄色

(10分) 无水CuSO4在强热下会发生分解反应:
CuSO4CuO + SO3
2SO32SO2↑+ O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利用D管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分解的无水CuSO4的质量。

实验步骤:
①称量反应前D管的质量。
②连接好装置,关闭K,加热硬质玻璃管A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
③待硬质玻璃管A冷却后,打开K,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④再称量D管,得其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
(1)B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管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3,实验过程中发现B管的温度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上述方法实验,假设B、C、D对气体的吸收均完全,并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能否根据m计算分解的无水CuSO4的质量?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锰(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下图是制取并探究Cl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 中m 管的作用是
(3)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则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4)E中若装有FeCl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E中若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5)实验中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长郡中学高二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
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
c.稀盐酸滴入MnO2 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d.MnO2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共热
①实验b的目的是;
实验c的目的是
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