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 + 乙 = 丁 + 己,甲 + 丙 = 戊 + 己;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 mol电子 |
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 |
C.原子半径:W>Z>Y>X |
D.1.0 L 0.1 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
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CuSO4(s)+5H2O(l), 热效应为△H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2>△H3 | B.△H1<△H3 | C.△H1+△H3 =△H2 | D.△H1+△H2>△H3 |
pH相同的氨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倍、Y倍、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相同,则X、Y、Z的关系是
A.X=Y=Z | B.X>Y=Z | C.X<Y=Z | D.X=Y<Z |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小 |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 D.a > c+d |
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从正方向开始,并达到了平衡,此时S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若采取某种措施,导致SO2和O2又消耗了一些,并再次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平衡体系中,SO2和O2物质的量之比仍为2∶1 |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因是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
C.新平衡体系与旧平衡体系比较,SO3的浓度肯定增大 |
D.若采取的措施是缩小容器的容积,则新旧平衡中SO2和O2的转化率之比都是1∶1 |
可逆反应2NO2(g)N2O4(g)△H<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通过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后使气体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容器体积 | B.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2O4(g) |
C.温度压强不变,充入NO2(g) | D.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