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C.Ⅰ-3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
D.Ⅱ-7不可能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
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
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
B.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碱性中的快 |
C.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
D.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 |
如图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示意图,下列对图示描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中发生了光能转变成活跃![]() |
B.②过程中发生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
C.③过程中发生了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
D.④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散失的过程 |
某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为AAaXB精子,其它三个精子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A.AAaXB Y Y | B.aXB Y Y |
C.AXB aY aY | D.XB aY aY |
若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b可表示DNA复制 |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
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
D.d→e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 |